高教研究

高教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转载:《上好一堂课的几个要点》

发布日期:2019-06-10    作者:     审核人: 编辑:来源:     点击:

  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喜欢、效果俱佳”的课。而一堂课又是一门课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所以首先应以如何讲好一门课的观点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对任何一门课的讲授需要从以下多个角度把控。

 一、弄清5个问题,遵循8条标准

 (一)5个问题

 教师首先要对所讲授的这门课的全部理论内容有全面、深人、透彻的理解,对其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有全面、熟练、牢固的掌握。需要弄清5个问题:即①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各部分间的关系及贯穿全课程的基本线索;②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③本课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④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前后课程的关系⑤本课程教给学生的内容和要求应有怎样的教学步骤。只有在弄清上述5个问题,才能去给学生具体地上每一堂课。

(二)8条标准

1.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内容丰富不是指内容的量或发布多么大量的消息,而是指在一堂课中应该:①包含本学科或本课程的一个或几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且要讲得正确、透彻,即科学性强;②对理论性内容要有联系实际的部分,对实践性、操作性内容要有理论指导或理论说明部分,即实践性强;③能尽量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介绍与本节课基本内容相关的本学科最新进展,即具有先进性④不仅能讲清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和教材中写出的内容,而且能讲出自己的观点和体会,有自己的表述,即具有个性。

 2.概念明确,讲解深入

 概念明确就是要明确地、确切地表述本节课中含有的几个主要概念,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看似含糊的概念。因为只有明确了概念,才能正确理解含有这些概念的原理、定律、推论等,才能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讲课中,不仅在某一概念出现时要着力讲清楚,而且在讲堂上引用任何概念时都要始终认真严格地对待。因为出现问题常常是在以后讲课中对已讲过的概念不经意的引用上。还应指出,青年教师发生概念性错误或概念性问题常常来源于所用教材,所以,出版社必须严把质量关,而授课教师也要多读几本教材,通过思考找到正确的表达,切忌照本宣科。

3.重点突出,选材适当

“重点”是指要介绍给学生的重要的知识点或要培养学生的重要的能力点(可能是某个概念某个定理、某个结论或某个方法,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某种能力)。重点的认定要依据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要注意科技的新进展给本学科带来的变化,切不可把课程的重点看成是固定不变、年年如此的。“突出”是指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来突显这些重点,突出重点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通过课堂进程的合理安排,多角度、多方面的讲解与练习,能抓住本质的语言的恰当表述,板书或多媒体屏幕的有效显示等。

 4.脉络清楚,逻辑性强

 脉络清楚是指那些重点的知识要通过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接受,亦即要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备课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讲解的一般脉络是: ①提出问题:可通过思考题、例题、某个实际问题等方式;②利用本学科以往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引入某些新概念,用以建立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数学或物理模型;③得出结论,也可能从得到的结论中引出某些新的概念;④举列说明对所得结论和新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把这一讲解落到实处。 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角度来看,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可能比最后得出的结论更重要。在课堂上对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应看作是解决本学科实际问题的范例,都应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受到启发。实际上,只有依据明确的概念,通过合理的分析推导而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容易接受、最容易记住、最容易应用的结论。那种只讲结论不讲必要的推导过程的讲法,对于重点内容而言是不足取的。

 5.语言考究,准确生动

 没有好的语言表达,再丰富的内容、再明确的概念、再要紧的重点、再清楚的脉络也不能落到学生的身上。当然,有一本好的教材,学生通过自学也能学到知识。但是老师当面用准确、生动、精辟的语言和得体的板书或投影仪或多媒体屏幕的配合,肯定会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何况教师还有通过课堂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及时反映科技新进展和阐述自已独特见解的作用。所以在讲课中,对教师语言上的要求有3个层次:①清楚:是指要求教师的每一句话,特别是重要的话都能送到每一个学生的耳朵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这一要求做不到,其他要求都谈不上。②得当:是指用词准确,用语恰当,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要在关键时刻有激情,也要注意在大部分时间里心平气和,自然流畅。③艺术:是指在做到了上述2个层次的基础上,做到语言简捷、精辟、生动、幽默、有哲理,使学生终生不忘。这是对语言的高层次要求,对年轻教师而言,要不断体会,不断争取,但不要过分追求而忽略了前两个层次的要求。

 6.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得当

 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是帮助展示教学内容、概念、重点、难点和解讲思路的重要手段,也是动员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来吸收讲课内容的重要方面。

 课堂教学对于多媒体屏幕显示和板书的要求也有3个层次:①醒目:是指要把屏幕或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能送到每个学生的眼睛里。这是最基本的要求。②得当:是指在屏幕或黑板上的字与图要不大不小,内容要简明扼要、不多不少,色彩要不平不乱恰到好处,都要以有利于明确概念,突出重点和体现思路为准。⑧艺术:是指单个字清楚秀丽,整个屏幕或整块黑板章法考究,从而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一层次对青年教师也不要过分追求。

 7.学时准确,不拖不欠

 一门几十乃至上百个学时的课程,能做到堂堂学时准确、不拖堂、不欠堂,会给学生留下老师确实认真对待的感受,是树立精品意识的不言表率。拖堂可能出于“好心”,其实学生已经坐不住,不如就此停止去研究以后如何准时结束。欠堂也不好,比如离下课还有10分钟就没有内容可讲了,自己十分尴尬,给学生留下不认真备课的印象。对每节课准备一些在时间上有弹性的内容放在最后讲,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

 8.着装典雅,精神饱满

 这是对教师在精神面貌上的一个要求。因为典雅大方的着装能表现出你的内在气质,增强你的自信心;饱满的精神,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获得好的课堂效果。

 以上8条中的前4条是属于讲课内容方面的,后4条是属于讲课形式方面的。对内容方面的理解是基础,对形式方面的掌握是实务。没有对内容方面的深刻理解,再强的实际表达能力也是空洞的;然而只有对内容的深刻理解,没有恰如其分的表达形式,对学生帮助不大,那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二、要注意讲好第一堂课和最后一堂课

 如果学生对第一次亮相的教师讲的第一堂课的印象好,就为以后的讲课创造了良好条件,否则,就要花几倍的力量才能挽回。第一堂课是对教师对于要讲的课程在整体上把握程度的一个考验。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不可轻视,它是“重头戏”。第一堂课多为绪论课,追求的效果是,通过对课程的总体介绍讲明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它将涉及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学科基础,主要内容和知识结构,学习方法和应用前景等多个方面。重要的是它的应用前景和神秘之处。

 最后一堂课多为总结课。它的教学目标是总结本课程所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千万不要把总结课变成考试范围圈定课,而应该把它讲成是一堂总结收获课。如果这堂课的内容能和第一堂绪论课的内容有所呼应就更好了。这样就给学生一个全课程一气贯通,既能善始又能善终的完好印象。

 三、课程要常讲常新

 同一门课、同一节课年年讲,教师就会有平淡无奇、不断重复的感觉。会出现一份讲稿用几年的现象,这都是不好的。实际上,课应该常讲常新,同一节课每年都必须重新准备,使每次都有新内容新体会、新讲法、新手段,使课程教学产生某个方面、某种程度的少量变化。积累多了,就可能使课程的发展产生飞跃,产生某种突破,你的教学水平就随着课程的不断更新而一起提高。只有做到常讲常新,你才能感觉到讲课是一种研究、一种学习、一种创新,从而对教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和激情。

 四、注重启发与实践

 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学到了活的知识,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发挥了两个积极性,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方法。

 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来获得,学生参与有两种,一种是主动参与,另一种是被动参与。当讨论的议题是学生所关心的,学生就会主动参与。时事评论和切身相关的一般是学生喜欢的,因而也比较容易主动参与。如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就采取强迫的手段,如让学生自由组合团队,对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或策划一个活动,或者把课堂分成两个小组,对某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做小组研究报告,并且在课堂上做演讲。这样通过参与,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牢固。

 五、沟通的必要

 要想不断提高自我讲课水平,必须注重经常与学生沟通,通过各种形式的沟通,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不断改进。沟通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最简单的就是课后的聊天;还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问卷实施不记名调查;微信也成为沟通的有效工具,方便快捷。

 总之,上好一堂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 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 观和人生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

 上好一堂课还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对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并与教师课堂教学现实实现融合,从而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摘在《教学督导二十年》桑润滋主编    文章作者:经贸欧洲杯哪里投注_欧洲杯足球网-买球官网 赵瑞琴